142.第一百四十二章(略修)(3/3)

作品:《周郎周郎(三国)

已经是人声鼎沸,笑语喧天。

周瑜执掌雄兵,为十万带甲之帅,赤壁之后,无论是威望还是战功,都已是江东军方第一人。

而李睦离开时吴郡时的一场万民送嫁更是脍炙人口,洋洋传颂。女中管仲,配领军之帅,不但顺理成章,更是具有一种特殊的政治意义。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钱粮是军队的根本,周瑜娶李睦为妻,无异于江东之军,从此粮草无忧。

故而文臣大多留在吴郡参加孙芷的婚仪,而武将则都到了舒县,庆贺周瑜终于娶得美人归。除了张辽、吕蒙还留驻在江陵南郡一线之外,就连高顺也带了各人的贺仪,特地赶来观礼。

正在武陵郡新修城池的刘备带着张飞亲自前来道贺。将的卢马作为贺礼送给了周瑜,又另外备下古锭刀给孙芷,也一同送了来。

古锭刀本为孙坚佩刀,孙坚战死江夏之后就被黄祖所得,献于刘表。刘备到荆州后见到此刀,就多留了个心眼,怂恿刘琦向其父要了来,正好今日用作贺仪,再配一块雕琢精美的玉璜,喻义完璧而归,借周瑜之手送往吴郡。

周瑜笑着向刘备道谢,一面朝身边的亲兵扫了一眼。亲兵从刘备随从手里接过刀,一转身就送到了李睦面前。

李睦正为少时的昏仪梳头盘发,见了此刀顿时眼前一亮。缓缓抚过刀身上的松纹,握住外形古朴的刀柄回腕轻挥。刀刃轻灵地自空中劈过,掠起淡淡的寒光,锋利异常。

这是孙坚的佩刀,象征意义太过明显,刘备就这么光明正大地往她这里一送,实在是居心不良。

“去问一问公瑾,刘备此来舒县,是坐船来的还是骑马来的?”目光轻闪,李睦将刀收回刀鞘,随手往案上一放。

来送刀的亲兵没有动,而是直接回答道:“禀夫人,刘备是借道豫章,乘船来的。他的船就停在城西小渡口,还险些被我们的哨军一阵乱箭射了帆。”

城西的小渡口虽然吞吐量小,但临江的水深却很深,五百石以下的船只都能在那里靠岸。能从武陵一路行船到这里,又停靠在小渡口,看来刘备在武陵应该已经建立了造船的船坊。

李睦伸手扶了一把头上沉甸甸的发钗,略想了想:“去请公瑾来一趟,就说我有事与他说。”

周瑜听亲兵来报,立刻会意地一笑。刘备的船还没靠岸,就有斥候报到了他这里。问明了船只大小,他也就有了和李睦一样的打算。只是今天日子特殊,他这才有意让亲兵将古锭刀先送到李睦那里,借机问一问她的意思。

李睦长眉淡扫,若远山之黛,少了些许英气,添了几许妩媚。菱唇点脂,额贴花黄,云鬓摇摇,发钗坠坠,星眸婉转,两颊融融,在一袭宽大的嫁衣映衬下更添艳色。听到周瑜的脚步声,一手扶钗,一手挽袖,回过头来。

周瑜见过李睦着曲裾的模样,却还从来没见过她妆成钗齐的样子。刚从一众斛爵之中挤出来,脑中尚清明,酒意却好像突然翻涌上来。陶陶然,飘飘然,血热几分,心跳也加快了几分。

而那个风姿婉约,清丽隽秀的女子却轻启红唇,露出一排齐整的小白牙,笑得人心里发飘:“让甘兴霸辛苦往武陵跑一趟,务必把刘备在武陵的造船坊和两百石以上的战船都烧了!”

刘备带了张飞及五百精锐军士来舒县,却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周瑜和李睦能从他这次前来的乘船上想到他正在建立能抗击长江风浪的水军战船的意图。更想不到他这试探性的送刀之举,竟令她在成婚的前夕还惦记上了他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船坊。
本章已完成! 周郎周郎(三国) 最新章节142.第一百四十二章(略修),网址:https://www.bqg25.org/63838/1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