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临别感言(2/4)

作品:《相爷

既大,身子又差,平日间也不管事。来韩城之后,主要任务就是帮杜知县看看邸报,写写公文。然后就沽上一壶酒从早喝到晚,没多少清醒的时候。

而他在县衙门里也等于是隐形,下面的人都说这林师爷就是来混饭吃的。但高文心中却知道,这老头才是杜生辉杜知县真正的心腹,县衙门里的很多决策都是出自此人之手。

虽然一想到要和韩隗朝夕相处十来日心中腻味,可他既然这么说了,高文只得一拱手:“谨遵县尊之命。”

“高典史,此事关系重大,休要怠慢了,老夫也下去准备一下,安排人手。县尊,我先告退。”林师爷说完这话,自退下去。

屋中只剩高文和杜知县二人,高文看着年轻得不象话的知县,想起自己在这两月中甚得其人信任,又想到自己这一去平凉府,交卸了差事,以后就不会回来,心中突然有些感慨。

刚穿越到明朝的时候,高文心中难免惶惑。即便靠着《西游记》一书赚得第一桶金,可说到底子自己不过是这个社会的低层的低层。试想,如果没有杜知县对自己的诸多信重诸多关照,只怕韩隗那个小人就能将他折腾得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当然,他高文也为杜县结结实实地捞取了一桩看得过眼的政绩。

这个杜生辉对自己有知遇之恩,加上为人谦和宽厚,无论怎么看,都是一个不错的老板。在他手下打了两个月的工,这次突然离开,内心中有有些不舍。又想,我高文将来中秀才,中举人应该是没有问题的,说不定进士也能争取一下。在未来的三年之内,必入官场,说不定就去了什么地方。拜明朝这糟糕的通讯和交通所赐,这个时代很多人一分别,说不定一辈子就再见不着面了。

想到这里,高文突然伤感,深深一揖到地:“老父母,在你来韩城之前,属下原本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民壮,生活穷苦,三餐不继。若非有大老爷之提携,属下断不会有今日之光景。县尊的恩情,高文没齿难忘。”所谓老父母,来是一县治下的百姓对县令的尊称,七品知县父母官。

杜知县微笑着将高文扶起,道:“何须多礼,本官之所以看重你,那是因为你有常人所不及的才干,尤其是在刑名一项。此番押运马鞍去平凉,乃是兵部、陕西布政使司下的令。过得一阵,兵部会派人过来巡检陕西兵备。不但兵部、太仆寺也会派人过来巡视马政。由此可见于部堂和朝廷对三边军务的重视,断不可大意了。你若是感念本官的提携,竭力将手头的事做好,不要让上头挑出错来。”

顺势直起身子,高文正要说些“我办事,你放心。”之类的话,听到杜知县这么说,心中突然咯噔一声。

是啊,看朝廷的情形对陕西兵备抓得非常紧。虽然说,按照真实历史来看,这一仗也没打成。在今年七月,也先见敲诈明朝无果。没个奈何,觉得手头捏着明英宗这个白吃白喝的俘虏也没什么意思,不如放回去,让明朝天有二日,国有二主,自己乱成一团。于是,就将太上皇交灰还明朝。如此,明朝和瓦剌之间的战事算是告一段落。日后边境虽有连绵不断的小摩擦,但大规模的战役是再不会出现了。

杜知县少年得志,这次来陕西做知县,实际上放到基层锻炼的,日后必定会大用。但前提是要有拿出手的政绩,治下不出大乱子。

如今,朝廷既然对陕西如此着紧。如御吏、巡按之类的督察官员必定纷纷来陕。这些人干的就是弹劾人的事儿,鸡蛋里都得给你挑出骨头来。如杜知县这种春风得意的年轻官员,说不定早就被人给盯上了。毕竟他背后站的是吏部尚书王直,如果能够弹劾一下王尚书,对于语官来说,那可是一桩获取名声的美事。

韩城在杜知县的治下还算清明,可是……梅家马场那边根本就没什么马。如果太仆寺派人来查点,出了纰漏,杜生辉身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相爷 最新章节第79章 临别感言,网址:https://www.bqg25.org/136183/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