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找着了(2/3)

作品:《相爷

矩,要推荐上去一百份试卷转桌过审。到最后,还得淘汰下五十份。剩下的,就是今科桂榜的中式举子了。也就是说,每房要根据自己手头考棚考生的多寡分得一定的荐卷名额。

杜生辉这次乡试要推荐八人,扣除这五张卷子,还剩一个名额。

一口气推荐上去七份劣卷实在太过分,怎么说也得挑一张好卷子撑门面。否则,自己这一房没个人才,还不叫人笑死?

想到这里,杜生辉提起精神,读起卷子来更加小心。

这一看,还真找这一份好卷子来。

只见那卷子的第一篇文章起句用语就奇崛,破题也是廖廖十多个字,起讲句过渡后,连着是排山倒海似的妙语。看卷子上的试帖诗,也是工整稳当,良句不少。

这人的三篇文章作得那叫一个锦绣如花,显然是老于八股时文之道。关键是一个“奇”字,更是叫人眼睛一亮。

是的,这次乡试李大宗师出的题目实在太简单、太老套,几乎是人人会作。如此一来,要想在几千士子中杀出重围,你就得写出新异来,否则立即被海量的试卷给淹没了。

杜知县这几日看卷看得气闷,突然读着这一篇奇俊的小清新,就如同大热天里吃了一盏冰镇酸梅汤,从里爽到外。

禁不住哈哈一笑:“可算是找着了,这可是一份能排进前十的佳文。有此卷在,收了这个门生,也算是我杜生辉的运气!”

正要提笔推荐,杜生辉有将笔搁下:“不忙,单一篇《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并不能说明什么,也不知道另外两篇作文写得如何?”

他的老师是吏部尚书王直,可以说系出名门,前途远大。平日里,他自视甚高。今年乡试,自己选的七份卷子说句实在话都是普通得紧,也显不出手段来。有这份卷子在,说不定可以在两个大宗师那里争取一个好的名次,为自己的师门招揽一合用的人才。

乡试考场上,一般来说,审卷的考官只看第一篇文章和第三篇,如果觉得好了,再看第二题。实际上,很多时候,第一题作得入了考官的眼,多半能中。第二、第三题多是用来核定名次的。

想到这里,杜生辉又去看第三题《毋我》,却是一样作得非常好。

心中欢喜,又去看第二题,依旧是开篇新异,气势雄浑,真真是凤头、豹尾、猪腰。

这下,杜生辉忍不住击节叫好:“不错,三题都作得字字珠玑,是个能读书的。这科前三的卷子可算是落到我手头了!有此卷在,别人也没话说。”

是的,考得多了,秀才们进考场之后也有了经验,揣摩得出考官的心思reads;。头一题都作得分外小心,第三题还好,到第二题的时候,气泻了,精力不济,不少人的水准就一落千丈。

这份卷子难得的三题都保持着极高的水准,最是难得。

而且,陕西文教落后,能够写出这么一手好文章的人也不多。在杜知县看来,这人怎么也得中个举人,怎么也得进前十,甚至前三都可以争取一下。

第一次做同考官,就送出前三的卷子,对于杜生辉来说也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不觉手舞足蹈,几乎忍不住要跑到隔壁去找其他几个房师过来看卷子,点评一二。

可就在这个时候,突然间,一个奇怪的念头从心底生起:“这会不会是高文的卷子?”

一刹那,高文和自己最后一次见面时,那张满是讽刺和仇恨的脸浮在眼前。

杜生辉几乎忍不住要去扯卷子上的弥封,但一伸手,才苦笑起来。原来这朱卷上只有考生的考号,并没有弥封也没有名字。

要等到录取之后,大宗师才会叫人将原卷,也就是墨卷取来,撕了弥封,核对、写榜。

在此之前,作卷子的人姓甚名谁,也没有人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相爷 最新章节第222章 找着了,网址:https://www.bqg25.org/136183/2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