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老迈大宗师(2/4)

作品:《相爷

的老者,就算是壮年人也经受不住啊!

两个大主考到了奎宿堂,也顾不得体统,脱掉已经被汗水沁透的以上,赤条条倒在凉席上。

等到肚皮一挨着席子,凉意透来,汗水顿时就收了。

禁不住同时叫了一声“受用!”

虽然二人都累得不成,可在席子上躺了半天,却死活也睡不着,不觉说起话来。

聊了几句这一路上的所见所思之后,李祯突然叹道:“日长,这人啊,不服老不成。这些日子车舟劳顿,真真是要将我这把老骨头都抖散了。办完这个试差,老夫也该上折子乞骸骨归隐田园了。”

舒日长大惊:“昌祺公龙马精神,我很是佩服。你老人家是五朝元老,新君登基,还有依仗你的地方,怎可轻言归隐?”

李祭酒笑了笑:“依仗,依仗什么,一个老朽罢了。国子监是什么地方,你不知道吗,那就是个闲职。我这么大年纪了,也该退下去给人家让位了。别前人撒土迷了后人的眼睛,阻了他人上进的道路,闹个没趣就不好了。”

舒日长:“祭酒这个……这个……这事我也有所耳闻……可是……”竟不知道如何回答。

李祯躺在席子上,也不看舒日常,只淡淡道:“我知道,翰林院中有不少人想要顶老夫这个位置。日长,你也别误会。我却知道,等回京之后,你要外放任职。”

舒日长:“是听说过这事,虽说空穴来风,未必无因。但不确定的事情,我却不好乱说。”

没错,翰林院的编撰、编修们虽然前途远大,可品级却低。编撰从六品,编修正七品,而国子监祭酒却是正四品。

如今李祯年事已高,也干不了几年。翰林院的人在里面不过是过渡一下,迟早都要放出去做官,不可能一辈子呆在里面。因此,所有人都将目光盯在国子监祭酒的位置上。

只要李祯一退下去,倒是可以争取一下,一下子就从正七品到正四品,那才是真真的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了。如果在地方上,从正七品到正四品,也不知道要熬多少年。

国子监虽然没权,却可以当做一个台阶。只要品级上去了,将来挪个位置,立即就是六部侍郎,前程似锦。

翰林院的人最擅长的不就是借力、卡位、抢官帽子吗?

李祯一笑:“日长,你我这一路走来,无话不谈,也算是往年交了。实话同你说,老夫年纪一把,再若恋栈不去,岂不惹人厌烦。再说,我是真的累了,想回家了。落叶归根,别把一身老骨头丢在北京才好。实际上,也不怕你笑话,我这次大考差来陕西做考官,就是想得些养老钱求田问舍。哈哈,日长,老夫这个心思倒叫你笑话了,惭愧惭愧!”

舒日长摇头:“昌祺公休要做此想,朝廷派考官下来办试差收门生,得点谢师银子也是正当,也算是国家对老臣的体恤,有成例可循。古时圣人虽说有教无类,可束修还是要的。”

是的,出来担任一省的主考官,收入谢师银子合理合法,算是一项福利,自可正大光明地伸手,舒日长见李祯自责,忙小声安慰。

李祯叹息:“老夫早年家境贫寒,父母去世得早,全凭族人接济这才读书仕进。做了一辈子官,所得的俸禄都回馈了乡里。临到了老了,依旧是两袖清风。哎,想起家中子孙,如今日子依旧过得清苦,我这心中就是愧疚。”

舒日长和李祯一路从京城到陕西,李公的情形他自然清楚。老李虽说贵为国子监祭酒,日子过得却苦,身上的衣裳也都破旧,还打了补丁。

说起来,李大人都五朝老臣了,还做过广西和河南的左布政使,穷成这样,确实叫人心酸。

这大明朝官员的俸禄还真是低的离谱,若没有真得执身秉直,还真要苦死了。

如此这朝堂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相爷 最新章节第164章 老迈大宗师,网址:https://www.bqg25.org/136183/1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