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中秋月(2/3)

作品:《相爷

邪,竟将自主考官给得罪了,平白错过了一场大机缘!”

不觉又回想起以前在酒楼上的情形,高文悔恨莫急。

的确,当初瓦剌人大军进逼京师,监国,也就是当今天子问计群臣。这个徐珵竟然建议迁都,简直是荒唐透顶。凭心而论,高文也觉得这人实在是莫名其妙。不过,当时自己被大鹰和小鹰堵在楼上,心绪烦乱,和众书生谈论此事时顺口说“迁都也不错呀!”

待到话一说出口,这才察觉失言,值得硬着头皮整出一套迁都的大道理。却不想,徐珵就在旁边听得真切。

这个徐大人因为这事搞得声名狼籍,灰溜溜地被朝中的正人君子们赶出了京城,正自恼火。听到高文替自己在书生们面前说好话,如何不欢喜,顿生自己之感。就忍不住出来见礼,欲与高文认识。

以徐珵的身份,这已经是折节下交了。

万万没想的是,高文却是不给面子,这彻底地激怒了徐大人。

高文心中气苦,看得出来,这个徐珵是个气量极小之人。否则,当初在酒楼上明明已经同伙计说了“今日的一应开销全记我帐上”转脸却不认帐了。

今番落到他手上,请他帮忙伸冤一事自然不用再提,人家不落井下石就不错了。

正颓丧中,徐大人已经将他所做的《中秋月》一词的上半阕唱完,高文听到这里心中却是一震:这词是徐珵做的,不对呀!中秋月这首词,我以前读书的时候念过,作者明明是明朝天顺初年内阁大学士徐有贞……啊,这个徐珵就是徐有贞,难道我那日听到徐大人提议迁都一事,感觉这段史实如此耳熟……哎,怪就怪我当年读书不细……

原来,这徐珵还真就是天顺初年的徐有贞徐首辅。在土木堡之变之后,徐有贞提出迁都的荒唐建议,以至名声大坏,为世人所不齿。

徐珵这人喜欢星象,很迷信,觉得自己的名字取得不好,以至宦途坎坷,后来在内阁首辅陈循的劝说下,将名字改为徐有贞。

其实,就算是改名为徐有贞,天顺年又贵为内阁大学士,在后世也不过是一个籍籍无名之辈。若不是当年高文研究过一段时间名史,还真想不起这个人来。

知道这个人的来历,又以他在历史上的所作所为不难推断出此人的禀性。知道他的禀性,我自然有办法对付。

相比起他在历史中的地位,这个徐有贞文学上的成就要高上那么一些,也大上那么一点点。尤其是这首《中秋月》算是明清词中的小精品。

当下,高文心中一动,也管不了那么多,接着高声唱道:“阴晴圆缺都休说,且喜人间好时节。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将这词补全了。然后:“哎哟,原来恩师乃是鼎鼎大名的天全先生,徐元玉,难怪此词下片首句与上片末句顶针,复以下片末句与上片首句衔接,往复回环,有如回文。相比起《忆秦娥》下片比起上片只末句多出一字,却是独具匠心,令人叹服!能够做你的学生,高文正是三生有幸啊!”

说罢,就长长一揖拜下去。

其实,这首《中秋月》也不过是明清词中的小精品,小精品就是小精品,距离传世之作还差些距离。后人在谈论此作的时候评价并不太高,只说这首词虽然颇具匠心,却少伤纤巧。

徐珵诗词了得,自然以才情为傲,高文竟然能背得自己这首《中秋月》的下半片,品鉴之语恰好搔道他的痒处。就哼了一声:“你也懂得诗词?”

旁边,刁化龙忙替高文说好话:“恩师,高文可是你亲点的头名案首,也是学生治下的庄浪县有名的风流才俊,不但八股世文了得,诗词也作得不错。恩师看中的人,还能差了。”

高文:“学生也学人写过几首诗词,却不堪入目得紧。久闻恩师乃是诗词大家,若能拜在你门下,自然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相爷 最新章节第143章 中秋月,网址:https://www.bqg25.org/136183/1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