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第七十七章 岁岁年年人不同(2/3)

作品:《帝后

……别累坏了身子。”顺治轻声笑了笑,低头‘吻’住我的‘唇’,“你越来越像个合格的皇后了,”他又躺回原处,叹道:“可是我,越来越不会当一个合格的天子了。”

我好奇隧道:“到底产生了什么事?”

顺治瞄着我道:“你的眼线没告诉你吗?”

我眨着眼睛说:“他只说你‘雷霆大怒’,其它的就属朝政领域,不可妄语。”顺治失笑道:“他这回倒懂上规矩了,你又不是外人,跟你说说又怕什么?”他长长叹一声,说道:“自我亲政以来,亲贤远佞,酌听下情,努力打消满汗间的嫌隙,我知道,咱们大清进关时没少做那些***人怨的事情,满人汉人间的问题不是那么轻易解决的,所以他们平时上折互相责备咒骂我都忍了,只盼看他们有朝一日能同心协力地为国效忠。”

我点着头说:“你已经做得很好了。”顺治再叹一声:“我自认没什么对不起汗臣的处所,他们要修复孔庙,我便亲身前往拜祭,他们要为前明忠臣正名,我就下旨修建忠烈祠,我甚至不顾满洲贵族的利益处处重用汗臣,由于我深知大清的子民尽大多数是汉人,他们是大清的基础,可饶是如此,他们还跟我玩思念‘身在曹营心在汗’的花招!”他牢牢地抱住我,将下巴抵在我的头上,“你知道么?那天在一份存常的请安折子里,我竟见到一篇‘密折’,上无署名,下无题名,似是一封信的中间部分,上边说,前明的太子没有逝世,现在仍躲身缅甸,吴三桂勒逝世的那个,不过是他的替人。”

我心中一惊,朱三太子的事情不是要到康熙朝的时候才爆发吗?怎么竟从顺治朝就开端了吗?事到如今,事情的真假已经没有任何意义,重要的不是前明太子是否真的活着,而是这个消息会不会勾起汗臣心中的“火”,一旦这把或烧起来,任是谁都可能是朱三太子。难怪顺治会震怒,此事一旦传出往,势必会酿出一场天大的祸事。

前明的遗臣向来自负,他们自认是天下正统,为清庭出力也只是怕满族官员不肯善待汉族百姓而“被迫为之”。假如他们的中坚份子知道前明太子尚在人间,保不齐会动“拥立太子,还我汗室山河,反清复明”的心思,再联合民间的反动气力,只怕刚见安稳的清庭山河会再掀腥风血雨,顺治又怎能不急!

只是不知顺治会如何看待那些汗臣,我忍不住问道:“与索大人他们商议的成果如何?”顺治没好气隧道:“哪有什么成果,整整吵了一个晚上,螯拜主剿,苏克萨哈主抚,索尼和遏必隆就在一旁溜缝儿。”他重叹一声:“天下子民中,汉人占了十之**,一味地应用武力,是不能让他们诚恳回服的,可是我让步的也已经够多了。”

看着他难心的样子,我将脸埋进他的‘胸’口,闷声道:“对不起。”

他微诧地看着我,我愁闷隧道:“我只能看着你着急,却帮不了你。”

顺治轻轻笑了笑,说:“你现在陪在我身边,就是在帮我了。”看着我微蹙的眉头,顺治问道:“在想什么?”“我在想,有没有一个措施,既可以试探出他们对大清的忠心,又能防止他们掀起太大的‘波’澜。”说到这我心中一动,历史上好象并没有顺治年间有大批汗臣***的记载,这么说,这件事必定是得以顺利的解决了,或是这些汗臣们已经没有了“反清复明”的心思。想到这我缓缓隧道:“想分辨眼前的是狼还是狗,最好的方法,就是将它领到羊圈往。”顺治听着我的话微微眯了下眼睛,我接着道:“假如现在汗臣中最有号召力的人物忽然手握兵权……”“不可能!”顺治冷声打断我的话。我知情识趣地闭上了嘴,的确,这种方法任谁看来都太险了一些,假如不是我心中有个大概的谱,我也尽不敢这么说。顺治合上眼睛,伸手轻‘揉’着眉心,过了好一会才微有些疲惫隧道:“准噶尔那边一直不太平,或许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帝后 最新章节第二卷 第七十七章 岁岁年年人不同,网址:https://www.bqg25.org/114918/87.html